多波巴.喜饶坚赞

来自多波的遍知佛陀

祈请尊者多波巴,汝乃遍知真法主,三转法轮四部续,如实了知尽无馀。

请示无谬正道予众生

谁是多波巴.喜饶坚赞?

多波巴.喜饶坚赞(Dolpopa Sherab Gyaltsen)是藏传金刚乘觉囊派最着名的祖师之一。他於1292年出生於藏西偏远地区的多波,今尼泊尔境内。多波巴的诞生曾在许多佛经与续部,如《大法鼓经》中,释迦牟尼佛预言多波巴将与佛同称遍知。能殊胜辨析佛法了义与不了义教。更钦多波巴综合并奠定了觉囊派的修行体系,明确建立及阐述了「他空见」这黄金正法,他融合了「他空中观」的经部传承与续部传承,尤以《时轮金刚续》为核心。他是杰出的学者与具高证悟的禅修大师,圆满时轮金刚六支瑜伽。多波巴不仅被视为观音菩萨的化身,同时也是香巴拉白莲花王之再世。

多波巴寻找黄金正法之路

在加入觉囊派之前,多波巴就已被各大藏传佛教宗派的修行者视为「遍知者」。他初任萨迦寺的金刚上师,是持戒极为清净的僧人,曾游历众多寺院丶宗派,与各家辩论见解。多波巴的声名远播,甚至传至远在北京(当时称大都)的元朝君主耳中。他辩才无碍,被各宗主要上座封号为「遍知者」。三十岁时,他前往觉摩囊谷,拜访觉囊山间闭关处,因敬佩觉囊派修行者的证悟境界,遂决定不继续担任萨迦派的座主,而成为觉囊派恭千.卓古昂些 ( Kunkyen Chöku Öser ) 的弟子。

FREE COURSE

Commentary on Dolpopa's Letter to the Emperor of China

Khentrul Rinpoche gives a commentary on Dolpopa's letter which expounds the tenets of Zhentong Madhyamaka View. It's a good way to familiarize yourself further with this philosophy.

他空中观哲学的创立者

多波巴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修持闭关,他证得金刚瑜伽前四支,并圆满掌握前三支。此时,他空见於心中显现,让他证悟关於佛陀所宣说的最终教义 — 佛性,并知道如何能无碍地理解一切教法。这一套哲学,主要依据《弥勒五论》,後来成为觉囊派教法的基石,融通经续理论与实修。正是因多波巴的深邃着作,他空见声望大振,被认为是佛教哲学的巅峰。如同雪花落海,凡与多波巴辩论的学者,皆彻底败北,最终成为他的弟子。
Meditation Image

Mountain Dharma: The Ocean of Definitive Meaning

This key text is an import work on the Zhentong View. Reading it even once will bring many blessings to you and help you understand this view.

如海正法

来自为上师建造如山般的佛塔

作为觉囊派第四代法统持有者及金刚上师,多波巴行遍卫藏,广授灌顶丶教法,着述论典,与各地高僧辩论。於兴建觉囊佛塔期间,多波巴完成其着作《山法了义海》。他引经据典无数,系统地回答了当时众学者的疑问,充分展示他空见的深义。当时藏地无人不尊多波巴为敬仰的上师。

多波巴佛塔复制品

见十万如来即得解脱
欢迎参与卓登香巴拉的项目

第四次结集
བཀའ་བསྡུ་བཞི་པའི་དོན་བསྟན་རྩིས་ཆེན་པོ།

第四结集之编集

多波巴的《第四结集》是阐述他空见的核心着作。此书是他空见最重要的依据之一。佛陀涅盘後,印度的佛法渐衰,故需一再结集,用以净化邪正相参的教法。直至佛教在印度衰微前,历史上有三次结集。

但在藏地,佛法从未断绝。多波巴未转入觉囊派前曾走遍藏地与各大师辩论,众人皆认定他为遍知者,这称号非其弟子或追随者所取,而是众人的共识,这在藏地是非常罕见的。最後,多波巴尊者召集全藏学者,公开阐述自己对圆满黄金正法的理解,众人若有异议,可与之辩论。

结果全场一致同意,无人能胜过他。由此集会上所述,结集成「第四结集」,详细记录了圆满黄金正(Dzokden卓登正法)的全部内容。此书内容浩瀚,精研需数月之功「他空中观」乃为圆满黄金正法的精要。

大成就者

多波巴尊者的晚年,将法统传给继位者,自己则专注於禅定与实修,使其证悟越加深妙微细。由此,他展现出许多不可思议之能力,例如长期断食,当他恢复进食後,可无限进食,无论进食多少,皆会为内火焚尽。

1361年,多波巴自拉萨远行归来,不久即於无量祥瑞之徵兆中圆寂入灭。虽然肉身已化去,但法身永住。故我们祈愿他永远为众生示现无误解脱之道。

多波巴圆寂

我们每年都会庆祝此殊胜功德日
查看本年度全球纪念活动日程

卓登正法

他空见

加入我們的郵件列表

隨時了解所有線上服務和社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