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巴.喜饒堅贊

來自多波的遍知佛陀

祈請尊者多波巴,汝乃遍知真法主,三轉法輪四部續,如實了知盡無餘。

請示無謬正道予眾生

誰是多波巴.喜饒堅贊?

多波巴.喜饒堅贊(Dolpopa Sherab Gyaltsen)是藏傳金剛乘覺囊派最著名的祖師之一。他於1292年出生於藏西偏遠地區的多波,今尼泊爾境內。多波巴的誕生曾在許多佛經與續部,如《大法鼓經》中,釋迦牟尼佛預言多波巴將與佛同稱遍知。能殊勝辨析佛法了義與不了義教。更欽多波巴綜合並奠定了覺囊派的修行體系,明確建立及闡述了「他空見」這黄金正法,他融合了「他空中觀」的經部傳承與續部傳承,尤以《時輪金剛續》為核心。他是傑出的學者與具高證悟的禪修大師,圓滿時輪金剛六支瑜伽。多波巴不僅被視為觀音菩薩的化身,同時也是香巴拉白蓮花王之再世。

多波巴尋找黃金正法之路

在加入覺囊派之前,多波巴就已被各大藏傳佛教宗派的修行者視為「遍知者」。他初任薩迦寺的金剛上師,是持戒極為清淨的僧人,曾遊歷眾多寺院、宗派,與各家辯論見解。多波巴的聲名遠播,甚至傳至遠在北京(當時稱大都)的元朝君主耳中。他辯才無礙,被各宗主要上座封號為「遍知者」。三十歲時,他前往覺摩囊谷,拜訪覺囊山間閉關處,因敬佩覺囊派修行者的證悟境界,遂決定不繼續擔任薩迦派的座主,而成為覺囊派恭千.卓古昂些 ( Kunkyen Chöku Öser ) 的弟子。

FREE COURSE

Commentary on Dolpopa's Letter to the Emperor of China

Khentrul Rinpoche gives a commentary on Dolpopa's letter which expounds the tenets of Zhentong Madhyamaka View. It's a good way to familiarize yourself further with this philosophy.

他空中觀哲學的創立者

多波巴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修持閉關,他證得金剛瑜伽前四支,並圓滿掌握前三支。此時,他空見於心中顯現,讓他證悟關於佛陀所宣說的最終教義 — 佛性,並知道如何能無礙地理解一切教法。這一套哲學,主要依據《彌勒五論》,後來成為覺囊派教法的基石,融通經續理論與實修。正是因多波巴的深邃著作,他空見聲望大振,被認為是佛教哲學的巔峰。如同雪花落海,凡與多波巴辯論的學者,皆徹底敗北,最終成為他的弟子。
Meditation Image

Mountain Dharma: The Ocean of Definitive Meaning

This key text is an import work on the Zhentong View. Reading it even once will bring many blessings to you and help you understand this view.

如海正法

來自為上師建造如山般的佛塔

作為覺囊派第四代法統持有者及金剛上師,多波巴行遍衛藏,廣授灌頂、教法,著述論典,與各地高僧辯論。於興建覺囊佛塔期間,多波巴完成其著作《山法了義海》。他引經據典無數,系統地回答了當時眾學者的疑問,充分展示他空見的深義。當時藏地無人不尊多波巴為敬仰的上師。

多波巴佛塔複製品

見十萬如來即得解脫
歡迎參與卓登香巴拉的項目

第四次結集
བཀའ་བསྡུ་བཞི་པའི་དོན་བསྟན་རྩིས་ཆེན་པོ།

第四結集之編集

多波巴的《第四結集》是闡述他空見的核心著作。此書是他空見最重要的依據之一。佛陀涅槃後,印度的佛法漸衰,故需一再結集,用以淨化邪正相參的教法。直至佛教在印度衰微前,歷史上有三次結集。

但在藏地,佛法從未斷絕。多波巴未轉入覺囊派前曾走遍藏地與各大師辯論,眾人皆認定他為遍知者,這稱號非其弟子或追隨者所取,而是眾人的共識,這在藏地是非常罕見的。最後,多波巴尊者召集全藏學者,公開闡述自己對圓滿黃金正法的理解,眾人若有異議,可與之辯論。

結果全場一致同意,無人能勝過他。由此集會上所述,結集成「第四結集」,詳細記錄了圓滿黃金正(Dzokden卓登正法)的全部內容。此書內容浩瀚,精研需數月之功「他空中觀」乃為圓滿黃金正法的精要。

大成就者

多波巴尊者的晚年,將法統傳給繼位者,自己則專注於禪定與實修,使其證悟越加深妙微細。由此,他展現出許多不可思議之能力,例如長期斷食,當他恢復進食後,可無限進食,無論進食多少,皆會為內火焚盡。

1361年,多波巴自拉薩遠行歸來,不久即於無量祥瑞之徵兆中圓寂入滅。雖然肉身已化去,但法身永住。故我們祈願他永遠為眾生示現無誤解脫之道。

多波巴圓寂

我們每年都會慶祝此殊勝功德日
查看本年度全球紀念活動日程

卓登正法

他空見

加入我們的郵件列表

隨時了解所有線上服務和社區活動。